告別式
  8月8日正當莫拉克颱風肆虐南台灣時,教會有一場告別式,風雨中有一兩百位會友及家屬親友前來,送別這位80多歲一向深受敬愛的美雪長老最後一程!
  參加過許多告別式或公祭場合,基督教的告別式多了一些親切感,不同於民間的公祭場合,基督教的告別式裡有詩歌,有對逝者的感懷和對信仰的再一次告白。  有位曾任民代助理的朋友說,最怕碰到基督教的葬禮,因為一場下來要一個小時,所以往往他們只會到場簽個名,表示人到了,就趕往下一場去了!  我倒是覺得台灣民間的公祭式場,好像是為了方便這些政治人物趕場而設計的,拈個香三五分鐘就閃人,這個月初去參加一場相當盛大的公祭,家屬封路擺設靈堂,場面頗大,黨、政、商各界到場人士頗多,一大群人在大帳蓬外抽菸聊天,寒暄說笑,公祭場成了另類的交際場合,家祭結束比預定時間晚了將近半個小時,看到一位民代,不時的站起來向司儀示意快叫他,在公祭場合司儀似乎有很大的「權限」,果然這位議員上完香後,馬上走人,趕下一場去了。  一般家屬都會希望長輩的告別式「冠蓋雲集」、「備極哀榮」,一來給逝者最大的尊榮,也為家屬掙點面子。所以輓聯掛得愈多愈好,儘管看不到悼詞,只露出敬輓者的頭銜,最好從總統、五院院長、立委、縣長、議員、鄉長到鄰長都有,來參加的人愈多愈好,最好是官愈大排場愈大愈好,哪怕這些人只來露個臉也無妨!  殯儀館的規畫也呈現這種思維,比較大的堂廳往往只有七、八十個座位,根本不夠來賓入坐,所以大部分的人就只能待在大廳外,等候司儀的叫喚,然後匆匆進來上香、獻花、獻果、鞠躬,出場後就離開了,人員來來去去!  我曾在民間公祭場合從頭坐到尾,有一個感想,所有來賓何不一次一起致祭,一起來一起走,一個一個來,讓家屬回禮上百次,到最後場內剩下沒幾人,總有一種繁華過盡的落寞,令人唏噓!  基督教的告別式就不一樣,到場參加的人都和逝者或親屬有相當認識,不管交情深淺,約一個小時的典禮,有詩歌、有追思、牧師在講道中大多會細數逝者的過往歲月和為人,在場的大多數人是真心來送這位兄弟姊妹最後一程,所以,沒有人會中途離席,因為,他們有共同的信仰,也曾經在一起歡笑、互相勉勵過,大多數人會紅著眼眶,不捨一位兄姊走了!  其實,基督教還有一個儀式是一般民間避之猶恐不及的「入木式」,當一位兄姊過往後,教會會動員協助家屬處理後事,逝者放入棺木時,會舉行入木式,民間一向視接近亡者為禁忌,往往敬而遠之,但教會信徒卻會在得知消息後,主動到場瞻仰最後一面,協助家屬把逝者放進棺木,在場的教友會一一在亡者身上放上一朵花,或看最後一眼,祝禱亡者安息主懷。  對基督徒而言,從入木式到告別式的過程,具體而微的呈現了信仰中的「死亡不是終點,不值得懼怕。」的信心,而我往往會在這樣的場合中,再一次的深思生活的價值和生命的本質。

 

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gmsimxqrp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